今天早上刚到办公室,就听见门响,开门一看是链家的李先生,手里拎着两袋小黄米,笑着说“胡工,老家寄来的新米,给你带点尝尝”。我赶紧让他进来坐,这事儿让我想起三年前,也是这个时候,他也送过一次自家种的小米,当时还跟我开玩笑说“您买房子时帮我冲了业绩,这点心意得表表”。
跟李先生聊了会儿,才想起他现在都当店长7年了。记得第一次见他还是8年前,那会儿他还是个跟在师傅后面记笔记的小跟班,说话都有点怯生生的。后来听他说,7年前为了冲业绩,连续三个月没休过周末,客户半夜打电话问房源,他也立马爬起来查资料回复,就连客户家里孩子生病,他都帮忙联系过医院。就这样一点点攒口碑,最后不仅业绩上去了,还被提拔成了店长。反观他当年的师傅,听说前年就离开房产行业了,说是现在年轻人不好带,客户也越来越挑,干着没劲儿。
更有意思的是,李先生说现在店里招的本科生,不管是男生女生,大多干不长,最长的也就半年。问他为啥,他叹了口气说“现在的年轻人总想着快速出业绩,不愿意花时间跟客户磨,有时候客户还没说清需求,就忙着推房源,哪能留住人”。这话我听着特别有感触,这不就跟我们做铝合金熔化炉销售一样吗?
前阵子有个刚入行的小伙子跟我请教,说“胡哥,为啥我跟客户聊了好几次,报了最低价还是没成?”我问他“你跟客户聊的时候,有没有问过他们车间的实际布局?每天要熔多少铝?用的是啥合金?”他愣了愣说“没细问,就说了我们炉子的能耗指标多好,制作周期多短”。你看,这就是问题所在,连客户的基本需求都没摸透,光说自己的产品好,客户怎么会信你?
就像去年我跟的一个南通客户,一开始他们说要定制台5吨的燃气熔化炉,我没急着报价格,而是先去他们车间看了现场。一进车间就发现,他们的通道特别窄,5吨炉根本进不去,而且每天实际产能也就2吨左右,选5吨炉纯属浪费。我跟老板算了笔账:5吨炉比3吨炉初期投入多3万,每小时燃气消耗还得多烧5方,一个月下来燃气费就得多花1500。后来老板听了我的建议,选了3吨炉,还特意加了个可拆卸的炉门,方便清理炉渣。现在每次去南通,他都会拉着我喝两杯,说“幸好你当时没顺着我的意思推5吨炉,不然我现在还得后悔”。
再说节假日问候这事儿,我也是从李先生身上学的。以前我总觉得,跟客户不用搞这些虚的,把炉子质量做好就行。直到三年前,中秋节我给几个老客户发了条祝福短信,没想到苏州的王总立马回了我,说“胡工,刚好我们厂里想加台熔化炉,你下周过来聊聊?”就这么一条短信,促成了一笔单子。后来我就养成了习惯,逢年过节给客户发个问候,不是催单,就是单纯聊聊近况,有时候客户会跟我说“我们车间最近想调整布局,你给提提建议呗”,这不就把关系拉近了吗?
还有次更有意思的,去年春节前,我给常州的张总发了条祝福,他回我说“胡工,我们炉子最近有点毛病,点火老是断断续续的,你知道咋回事不?”我当时就跟他说“你先检查下燃气过滤器,可能是堵了,要是不行再看看PLC点位有没有信号”。后来他说按我说的查了,还真就是过滤器堵了,清理完就好了。过了没多久,他就跟我订了台新的2吨炉,说“跟你合作放心,不光产品好,有问题还能随时问”。
干这行久了才发现,铝合金熔化炉销售真不是卖个设备那么简单。你得懂客户的生产需求,得会看现场布局,甚至还得会点维修的小技巧。就像李先生说的,得先把人做好,客户信任你了,才会跟你谈生意。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,光靠低价抢客户根本走不远,那些愿意花时间跟客户磨需求、帮客户解决实际问题的,才能在这行站稳脚跟。
再说现在的趋势,客户越来越看重定制化方案,不是你推啥他就买啥。上次有个客户跟我说“我要的不是最便宜的炉,是最适合我们车间的炉”。这话点醒了我,现在做销售,得从客户的角度想问题,比如南京夏季高温,就得考虑给炉子的控制柜加散热装置;客户要是做航空配件的,就得把温度控制精度提上去,不能马虎。
临走时李先生说“胡工,以后有朋友买房记得找我”,我笑着说“没问题,你要是有朋友做压铸厂,想买熔化炉,也得介绍给我啊”。其实不管是房产销售,还是铝合金熔化炉销售,本质都是一样的,得用心对待客户,先做人,再做事,这样才能走得长远。
